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電價過去兩年未跟著燃料價格足額調漲,導致台電虧損,再加上去(2023)年再生能源購電支出約900億元,占總支出不到10%,顯見燃料支出翻倍大增為近年台電虧損主因。
回顧蔡政府歷年電價調整歷程,目前為止,任內調漲3次,分別為2018年4月漲3%、2022年7月漲8.4%、2023年4月漲11%,漲幅共計逼近23%。若加上4月新電價調漲拍板,則有3次電價調漲是因俄烏戰爭使國際燃料價格上漲而起。小英政府「不得不漲電」的理由充分,但為何民眾、企業、工商團體還是不願買單?
除了外界常探討的能源政策、低薪、物價等原因之外,政府「缺乏說服能力」恐怕也是引發民怨的關鍵。匿名業者向《NOWnews今日新聞》記者坦言,店家多半在接收到電價調漲壓力時,會選擇以分批或一次性調整消費價格的方式,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由於業者本身也同為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物價的波及,再加上店鋪電價上漲的支出,「不將成本轉嫁,日子會很難過」,社會不斷惡行循環,政府卻長達兩年多都以同一個理由漲電價,「因戰爭緣故,能夠理解確實不能不漲電,但不免讓人感到疑惑,政府的韌性到底在哪裡?」
回顧過去重大調漲,馬政府時期曾爆發2次油電雙漲,因而4度調漲電價,包含2008年7月平均調漲12.6%,10月再漲11.19%,2012年調漲7.66%、2013年調漲8.49%,雖然時空背景不同,但與蔡英文相比,馬政府確實「漲更多」,當時也同樣引發罵聲一片,但小英政府此次調漲電價對民眾來說好像更有感。匿名業者坦言,過往物價久久漲一次,即使上漲也幾乎不超過5塊錢,但近幾年,業者所承擔的成本壓力如租金、原物料、水電、人力不斷上升,無奈之下也只能將消費價格提高10至20元,或乾脆同時減少份量,民眾在物價方面已有感CP值降低,如今電價又要調漲,對物價的憂慮難免再起,「有種以前慘,現在更慘的感覺!」
電價調漲導致能源、物價等眾多爭議再次浮上檯面,民眾的憤怒多是累積而成,觀察民間與企業的反饋顯示,原來「如何說服企業、安撫民心」才是如今執政黨最重要的課題,不是說不能跟著國家或政府共體時艱,民眾或許更想看到的是在面臨「不得不」的窘境時,政府能夠展現餘裕與韌性。
更多「電價全面調漲」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