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侯柯政見會發言誤導民眾 政院:為私利散布不實資訊恐危害民主

▲中選會昨日舉辦首場政見發表會,在野黨後選人侯友宜與柯文哲對蔡政府有諸多批評,對此政院也逐一進行說明。(圖/中選會提供)
▲中選會昨日舉辦首場政見發表會,在野黨後選人侯友宜與柯文哲對蔡政府有諸多批評,對此政院也逐一進行說明。(圖/中選會提供)

記者陳威叡/台北報導

中選會昨日晚間舉辦首場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在過程中對於蔡政府有諸多批評,對此行政院今(21)日針對國有土地標售、囤房稅、財政與引進10萬印度移工的議題一一澄清,也呼籲相關言論應建立於事實與科學證據上,而非持續為了選舉私利散布不實資訊,不但不利社會運作,更恐危害台灣民主自由的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侯友宜與柯文哲對於蔡政府諸多批評,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表示,為避免造成社會錯誤認知,政府有必要進行澄清說明,以免造成民眾誤信。首先,柯文哲提到「國有土地應停止標售,提供興建社會住宅,以免成為帶頭炒房元凶」,事實上,財政部2012年間即修正《國有財產法》第53條,明定面積500坪以上國有土地不得標售,並自2023年起就直轄市屬都市計畫住宅區、商業區面積200坪以上國有土地暫不標售,優先評估作為社會住宅儲備用地,已提供148萬坪國有土地做社會住宅之用,絕無帶頭炒房情事。

其次,柯文哲提到有關政府財政狀況等議題,行政院與財政部已多次澄清,無奈柯文哲仍持續以錯誤資訊誤導視聽,令人遺憾。事實上,特別預算全部都有受到《公債法》所規範,絕無所謂因為不納入計算才有歲出歲入賸餘的情況,政府嚴守財政紀律,2018至2023年間,因稅課收入執行優於預期,原編列債務舉借預算數合計6556億元,均未舉借;同時,截至目前為止已還債7960億元,明年預算也將再償還1150億元,總共超過9千億元,中央政府的長期債務比率,已從2016年5月的32.97%,下降到今年11月底的27.2%,不但減少舉債,更是史上還債最多的政府。

第三,柯文哲指囤房稅2.0是在打假球,與事實並不相符。此次修正條文中即明列房屋所有人非自住、非出租、非繼承取得共有的住家用房屋,按「全國歸戶」戶數適用「全數累進」稅率課徵,並將稅率範圍調高為2%至4.8%,且所有地方政府「都必須」採行。持有多戶新建房屋的人在新標準單價搭配修正條文多重加稅措施下,加稅幅度非常顯著,未來財政部將持續督促稅基調整未達合理範圍的地方政府落實辦理,期使房屋稅稅負更為公平合理。

第四,侯友宜提到,超過一半的年輕人薪資不到3萬元,事實上,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台灣未滿25歲的年輕人薪資中位數為36.2萬元,25歲到29歲間的年輕人薪資中位數為48.8萬元,侯市長所言並非事實,另方面,侯友宜提到總統蔡英文8年25萬社會住宅跳票,但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即宣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並且已確定於明年底前實現,並無所謂跳票的情況。

第五,侯友宜提到台灣缺水、電等說法,並非台灣現況。事實上,行政院也已多次發稿澄清,政府各部會已就相關情況進行改善與政策調整,另一方面,關於侯友宜所提核一、核二、核三延役、核四重啟等主張,經濟部已多次澄清,核一核二因侯友宜的新北市府卡關乾貯,反應爐中的用過燃料棒無法取出,根本不可能延役,核三也超過申請延役期限,核四重啟更早被公投否決,現實上均不可行。

第六,柯文哲提到關於數位部預算,立法院於本周二已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事實上,數位部年度預算僅71億元,相關一年200億元的說法完全不是事實,柯所屬的民眾黨於立法院有黨團,建議柯應多向黨團成員詢問後再發言,較為妥適,也避免持續造成社會誤解。

第七,侯友宜再次不顧勞動部多次澄清,持續誤導國人台灣將引進10萬印度移工,針對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內容、相關引進條件產業,也仍有待後續工作層級評估磋商階段,不僅尚未簽訂 MOU ,更沒有所謂的引進10萬名印度勞工說,侯友宜不該持續重蹈覆轍。

第八,柯文哲說到台灣疫苗採購情況,事實上,政府自2020年9月起逐步採購各廠牌COVID-19疫苗,於2021年間也陸續獲得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及慈濟基金會,與美國、日本、立陶宛、捷克、波蘭及斯洛伐克等友好國家捐贈疫苗,截至今年6月底總計有9267.5萬劑,其中6841萬劑為政府採購,佔比達73.8%,2426.5萬劑為捐贈,佔比為26.2%,未有所謂「送的比買的多」的情況。

最後,關於侯友宜提到進口雞蛋議題,政府已多次澄清說明,檢調單位也已介入調查,侯若有具體事證可直接提出,而非含沙射影,製造社會不安。過去正因有林北好油及任職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黨工意圖以假訊息製造社會動亂,導致社會恐慌,加劇民生物資供需失衡,希望侯能負起作為政治人物的社會責任,切勿再次造成社會不必要的動盪。

行政院要重申,在民主政治的運作下,政府施政本應廣納社會意見,持續反省與精進,但相關言論也應建立於事實與科學證據之上,而非持續為了選舉私利而散布不實資訊,不但不利社會運作,更恐危害台灣民主自由的發展。希望朝野各界都能有相同的共識,並且身體力行,共同打造台灣成為一個更溫暖、更堅韌的國家。

更多「2024大選」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