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說明,當參與大家認同的團體活動,會有種「大家都和我一樣」的感受,能去除「陌生、孤獨」這類負向感受,因而產生幸福感,尤其在競賽現場的感受更明顯。徐錦興解釋3大可能原因:
一、共鳴:看比賽相對於其他休閒活動,更能引發和鄰座觀賽者的共鳴感。
二、刺激:比賽帶有刺激的情緒,隨著過程情緒起伏較大,會刺激內分泌系統,讓腎上腺素加快分泌,使心跳加速、流汗、躁動且情緒高昂。
三、互動:比賽現場觀眾席有加油呼聲、波浪舞的互動,這些肢體活動能產生更多的腦內啡、多巴胺等快樂激素,選手得分後和認同團體擊掌、擁抱等互動產生的催產素,也會獲得更多幸福感。
因此徐錦興鼓勵民眾可多到現場看比賽,看到選手的表現,自我效能中的楷模效應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能和選手一樣,有助於增強自信心和運動動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是令人振奮的結果,呼籲民眾給自己一個去現場看比賽的機會,觀賞本身有助於身心健康,同時可增加社交互動,也會留下與這個世代民眾們的共同回憶,產生群體認同與歸屬感。
葉雅馨提醒,比賽總是有輸有贏,當支持的隊伍輸了,可能有沮喪、挫折等強烈負面感受,此時可和一起觀賽的人擁抱,討論比賽精彩和可惜之處,並相約下次再進場支持,「輸」正是學習如何面對及增加調適韌性的機會,也建立觀賽心理健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