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太挑?中國失業率掀「孔乙己」自嘲文學 政府:可下田幹活

▲年輕人失業的問題近年在中國相當嚴峻。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年輕人失業的問題近年在中國相當嚴峻。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中國就業市場冷颼颼,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今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16至24歲的年輕族群,失業率高達19.6%,幾乎每5人就有1人失業,創歷史次高。有外媒報導稱,中國官方似乎將找不到工作的責任推給年輕人,憤怒的青年則指責當局沒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近期中國廣東省一份鼓勵30萬青年到農村勞動2至3年的文件引起關注,就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年底也做出類似呼籲,希望年輕人「振興農村經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十年前,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也曾發起相關運動,進而導致數千萬青年被流放到了中國的偏遠地區。

報導指出,中國年輕人失業率激增,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經濟放緩的結果,過去3年,中國政府嚴厲的新冠管控政策,重重打擊了消費者支出及中小企業,對網路、房地產和教育企業的監管也傷害了私營部門,特別後者還提供了中國80%以上的就業機會。

眼下的中國年輕人,是幾十年來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大學畢業人數創歷史新高,但隨著經濟明顯放緩,他們也面臨期望與機會不匹配的問題,越發質疑學位是否真能帶來相同的回報,甚至自嘲「被教育所困」,從事白領工作有失業風險,但藍領工作又是他們當初努力求學欲避免的選擇,相當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成為近期中國青年熱愛的梗與迷因。孔乙己在書中是1名窮酸潦倒又放不下讀書人身段的老書生,缺乏實際謀生技能,在現今這低迷時刻,中國的高學歷年輕人猛然醒悟,即使孔乙己的時代背景為清末,心態、處境卻與現在的自己沒什麼不同,認清現實後的他們開始自我嘲諷,「讀書讓你的眼界變開闊,所以你不滿足現狀,卻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如果我沒讀過書,我可以找別的活做,可我偏偏讀過書」。

報導提到,孔乙己嘲諷文學在網上爆紅後,遭到官方封禁,中國官媒似乎把找不到工作的責任推給年輕人,批評年輕人太挑剔,應該放下驕傲去做體力勞動,甚至號召年輕人脫下學士袍、捲起褲管下田。不過這些文章引起更多失業青年的憤怒,紛紛指責當局未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新加坡管理大學副教授唐納森(John Donaldson)認為,多數中國年輕人之所以上大學,就是因為不想從事藍領工作,不能因此就說他們挑剔:「如果好工作只需要一般職業教育甚至中學水平就足夠,他們就不需要為上大學做出犧牲。」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研究員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也分析,習近平的農村政策可能是想解決引發社會動蕩的青年失業危機,擔心他們會損害習近平思想和社會穩定,這在中國尤其敏感。不過即使習端出與當年毛澤東一樣的政策,今天的年輕人是否會「溫順的接受」也是個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