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跌工班4/老人居家注意!這3處最危險 專家提改善撇步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游舒涵。(圖/記者陳建彰攝)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游舒涵。(圖/記者陳建彰攝)

甘庭嘉/專題報導

基隆市暖暖區的防跌工班,過去6年來致力於協助改善長者的居家環境,減少跌倒風險。根據衛福部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65歲以上的老人家有8.4%過去一年裡因「跌倒/跌落/墜落」受傷,且有接受醫護專業人員的中醫、西醫治療處理。此外,國人過去一年有因跌墜受傷者,有6成以上是發生在室外,但65歲以上長者較常發生跌墜的地點為室內,顯示室內防跌對長者的重要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游舒涵受訪強調,「跌倒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從小地方,這些危險因子逐步的每一樣都去預防,我們就有可能使長輩有更安全的生活。」她表示,家戶內最常造成跌倒的地方有三個:浴廁、客廳、臥室,並分別指出三個場域內常見的問題以及改善建議。

游舒涵表示,浴室及廁所易造成跌倒,主要是因為有水漬而造成滑倒,再來是因為馬桶通常相較於一般的椅子高度比較低,因此當長者上完廁所,可能突然沒有力氣站起來,此時若硬要站起來就有可能發生跌坐或跌倒。

針對浴廁的環境改善,游舒涵建議不管是馬桶或是洗手台旁、甚至是在浴缸及淋浴間內外,都可以加裝扶手,讓長者在浴室行走的時候都有東西可以扶。此外,在地上裝設止滑磚、止滑貼條、止滑墊等,讓長輩行走時有摩擦力可以保持穩定,又或是在淋浴間及洗手台旁,放置一張止滑的椅子,讓長者可以坐下來休息,才不會站太久不小心腳軟跌倒。

防跌工班成員江淑芬也說,他們在審視長者家裡環境的時候,會特別注意浴廁的安全,也觀察到通常浴缸對長者來說是沒有作用、甚至是一個障礙,「整個廁所就已經夠小了,又有一個浴缸在那裏,我們會希望可以把浴缸敲掉,變成比較空間大一點的無障礙環境。」

至於客廳的部分,游舒涵強調客廳是堆放最多雜物的地方,長者可能會為了要繞過雜物或是家具等動線問題,因失去重心而跌倒,又或因為沙發通常較低、較軟,站起來時也常常發生站不穩而跌坐回去的情形。此外,游舒涵還指出,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可能發生當小孩沒有將自己的東西收拾好放回原位時,長輩因為視力及注意力不佳而踢到或被絆倒的情形。

「因為跟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居住在一起,特別是晚輩,假設有小孩,一台小汽車丟在地上沒有收,可能一踩就會倒,或者是夏天到了大家要吹電扇,插座在牆角下,一插電線就很容易會絆倒。」防跌工班創辦人王醒之也指出,雜物、以及不同齡家人同住,讓客廳成為高風險跌倒的地方。

如何改善客廳環境?游舒涵除了一再強調雜物要放好不要影響到走路動線,讓走道保持寬敞及明亮之外,也特別提醒,長輩要坐沙發時,盡量坐在有扶手的那一側,或者是請家屬準備一張適合且穩固的椅子,減少長者從沙發站起來時跌倒的風險。

最後是臥室,游舒涵說,她常聽到的跌倒情形包括醒來後想要下床卻軟腳,或者是半夜起來活動,可能是上廁所等,但是因為沒有開燈的習慣,因此踩到地上的障礙物而跌倒。

對此,游舒涵除了建議在床邊裝設固定的扶手之外,也強調臥室的光線要注意,如果長輩半夜起床沒有開燈習慣話,家屬可以主動加裝小夜燈、甚至是感應式的照明,讓長者習慣。

游舒涵指出,因為老年人常常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情形,所以建議無論是從床上坐起來、或者是坐著的時候要站起來,「這些過程我們都希望停留這個動作,停一陣子再進行下一個動作」,比如說坐著要站起來時,停留30秒到一分鐘的時間,待頭不暈、或是眼睛看清楚了之後,再行走,比較安全。

此外,游舒涵還提醒,她有碰到過長者在戶外活動時是有習慣拿枴杖或輔具的,但是一進到家裡就認為自己不需要,只要扶家具就好了,但有時候家具可能比較輕或有滑輪、或是所在的位置比較遠,導致長者扶了家具卻更不穩而跌倒的狀況,所以如果在外面有使用輔具的習慣,建議在家裡也要使用。「你可能覺得沒有那麼需要,可是當你今天突然間沒有辦法維持穩定的時候,那就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