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跌工班2/眷村阿嬤分享四川泡菜秘訣 換工換來成就感

▲曾接受防跌工班協助的葉素真(右二),今年七月到社區裡的失智據點開幕式上進行四川泡菜教學。(圖/江淑芬提供)
▲曾接受防跌工班協助的葉素真(右二),今年七月到社區裡的失智據點開幕式上進行四川泡菜教學。(圖/江淑芬提供)

甘庭嘉/專題報導

位於基隆市暖暖區的防跌工班,由左下角工作室於2016年成立。著重在防跌意識宣導及協助家戶改善環境之外,防跌工班最重要的就是進一步邀請收到協助的長者或家屬「換工」,而曾經參與換工、到失智據點教做四川泡菜的阿嬤葉素真表示,一方面開心有機會分享她的手藝,一方面也在教學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76歲的葉素真,3歲時隨著空軍父親來台,從小在空軍眷村長大,也在暖暖住了50多年。有次摔跤、所幸沒有受傷,不過防跌工班聽聞了此事後,便前往葉素真家裡裝設了3支扶手。

「晚上在浴室出來上廁所,可能踢到門檻,就摔下來,還好我摔下來的時候曉得抱著頭。我兒子他們在睡覺又不好叫他們,我就休息一下,還好就慢慢起來」,葉素真回憶當時摔跤的情形,「他們(防跌工班)知道這個消息就來我家裝扶手,裝了扶手就更安全了,這裡走一下扶一下、那裡又扶一下,所以很感激他們。」

之後工班成員便與葉素真建立了友誼。今年7月暖暖的基智憶起玩學堂暖暖小棧開幕,工班便邀請她將家鄉菜「四川泡菜」手藝帶到活動現場,辦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泡菜教學課程。

「因為她是眷村的阿嬤,給我們嘗過(泡菜)了之後,我們就覺得很有趣、很特別,因為跟我們台灣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我們就把這個四川泡菜的工,換到一個社區裡面的失智關懷據點,也讓他們在現場操作了那個四川泡菜的做法」,左下角工作室專案管理專員江淑芬說。

「感覺很好啊,有人來繼續傳承下去,在不久的將來我就可能離世了,所以我必須傳下去,有人來學就最好,我是這樣的心態。」看到有人來學習家傳手藝,葉素真格外開心,也收穫了成就感。

▲生性爽朗的葉素真,談到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學會至做四川泡菜,很開心將泡菜作法傳承下去。(圖/記者陳建彰攝)
▲生性爽朗的葉素真,談到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學會製作四川泡菜,很開心將泡菜作法傳承下去。(圖/記者陳建彰攝)
對於防跌工班發想的換工機制,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林玨赫(玨音同絕)進一步解釋換工的特別及重要性。他引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理論,當長輩的吃喝等基本生理需求滿足之後,再來需要滿足的就是安全感,防跌就屬於這一層,安全層面滿足了,再來就是更高的社會連結甚至是自我成就感的滿足。

「安全之後,就會去思考是不是有一些貢獻,對於社會的連結需求就會要有,有成就感就被尊重,藉由這個換工的過程就是覺得,自己有一個小小的成就。」林玨赫指出,透過換工,長者的確可以獲得些許自我成就感。

此外,林玨赫也強調,他相信儘管是較弱勢的長者們還是有能力,只是需要有人去了解他們的能力在哪裡,這需要花時間,而不是外來的團隊能夠在短時間裡做到的,藉由防跌工班與在地的連結,可以更容易的做到並促成換工。

「我們在講換工是像這樣,他可能可以提供這個工、那個工,但是不一定符合這個社會主流標準,但是只要他願意,我們就有機會可以發展出人跟人之間搭連的關係,而更重要的是,他會重新覺得自己投入社會和社區,自己是有用的,這件事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左下角工作室創辦人王醒之強調,換工沒有標準,只要長者願意,他們就有機會促成、進而讓長者再次走入社會。

談及防跌工班在地方上做的事情,葉素真滿口的讚美:「很好很好,我覺得很好,尤其老人,感覺有人來幫助我」、「有的老人連兒子女兒都不在,一個人的時候,燈壞了也沒人修,水管壞了也沒人,什麼都沒有人,燈壞了就一天到晚在黑暗裡,他心情怎麼會好?一定不好,所以要有人來照顧。」至於還願不願意參加換工,葉素真直說樂意,強調她還有其他法寶可以拿出來換,「會參加,義不容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