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提到洛杉磯奧運,先要從奧運資格賽說起,1983年在韓國舉行漢城亞錦賽,亞洲只有一席可參賽,日本、韓國、中華隊都是勁敵,預賽打完中華隊取得3勝1敗,對日本在預賽就拿下勝利,唯一輸球就是對韓國。
打完預賽,中華隊在決賽一天打兩場,從當地時間下午3點激戰到10點,2場比賽之間只休息30分鐘,長達七個多小時的「馬拉松式」比賽,一日之間連續擊敗韓日兩支球隊,郭泰源在連續2場比賽中連投17局共投217球,無失分,最快球速達到154公里,幫助中華隊打進奧運。
事前日本隊只有受到這樣的情報,「直球好像很快」、「滑球聽說也很好」,更別說有影片等紀錄資訊,球隊根本沒有打擊對策。
正田耕三表示,「比起你一看就是超過150公里速球的選手,他的球看起來好像是140公里左右,但卻是超過你想像的快,郭泰源的球路又低,轉速又快,就跟文字說的一樣是『快速球』。」
中華隊在總教練吳祥木率隊下,跟日本加賽打到九局下,才由趙士強擊出再見全壘打建功,取得奧運門票。
洛杉磯奧運會,吳復連回憶,當時十分震撼,由於道奇球場滿滿都是觀眾,又在幫中華隊加油,看到郭泰源火球連發,可惜對日本之戰,兩軍鏖戰10局才分出高下,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當初郭泰源強忍傷痛投球,威力盡失,卻還是為了國家力拚。
1983年亞錦賽郭泰源對日韓連續出賽,最後中華隊拿下代表權,前進奧運,郭泰源依舊是王牌,他在準決賽對日本先發,結果郭泰源投到5局就提前退場,最主要是他被廣澤克實的安打直擊右小腿脛骨,當時的對手正田耕三說:「就是這球,把原本158公里球威的郭泰源,打到球速約只剩140公里。」
加上日本隊賽前就針對郭泰源有策略,不但球棒握短,並且專打外角球,當時19歲的荒井幸雄從郭泰源手中敲出三壘安打,也打下中華隊王牌,由杜福明接替投球。
不過中華隊打擊也不容小覷,李居明等打線把比數追平,兩隊進入延長賽,正田耕三跑回致勝分結束比賽,也讓中華隊只能拿下銅牌。